鄧石如

鄧石如
詞語解釋
鄧石如(1743-1805)清代書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頑伯,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懷寧(今屬安徽)人。書法各體皆工,最精篆、隸。篆書取秦石鼓文、漢碑篆額之長,稍參隸意。篆刻剛健婀娜,形成“鄧派”。
分詞解釋
漢碑:
漢代碑刻。碑文字體以隸為主,碑額文字多用篆書。漢碑(包括拓本)流傳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道人:
1.有極高道德的人。
2.煉丹服藥﹑修道求仙之士。
3.道教徒;道士。
4.佛教徒;和尚。
5.佛寺中打雜的人。
形成:
經過發展變化而成為:形成新的風格|形成包圍。
山人:
①山民;生活在山區的人:山人以伐木、采藥、打獵為生。
②山里的隱士:光照山人夜讀書|山人愛竹林。又指仙家、道士:種杏乞山人|山人醉后鐵冠落。
剛健:
(性格、風格、姿態等)堅強有力:畫風剛健質樸。


鄧石如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1/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