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幣

布幣
詞語解釋
1.陳列幣帛。
2.古代仿照農具镈的形狀鑄造的一種金屬貨幣。布,通“镈”。因镈形似鏟,又叫“鏟幣”。按其形制與時代先后,可分為空首布和平首布兩大類。空首布是較早的布幣,還保留著鏟的形狀,上有裝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春秋初期的周王朝及晉﹑衛﹑鄭﹑宋等國。后來布首逐漸扁平,發展為平首布,其下部形狀又有尖足﹑方足﹑圓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以及燕秦等國。新莽時曾一度仿制使用。
分詞解釋
和平:
①指沒有戰爭的狀態:和平環境丨保衛世界和平。
②溫和;不猛烈:藥性和平。
③平靜;寧靜:聽了這番話,他心里和平了一些。
鑄造:
將金屬熔化成液體后澆入模子里,經冷卻凝固、清理后獲得所需形狀的鑄件的加工方法。能制成形狀復雜的各類物件。
逐漸:
副詞。漸漸:葡萄逐漸成熟了|病情正在逐漸好轉。
使用:
使人或器物等為某種目的服務:使用干部|使用工具|合理使用|共同使用。
形制:
1.謂以有利的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
2.形狀;款式。
3.指文學作品的形式﹑體裁。


布幣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30/10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