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始

四始
詞語解釋
1.舊說《詩經》有四始,各家說法不一:(1)指“風”﹑“小雅”﹑“大雅”﹑“頌”。《<詩>大序》:“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孔穎達疏引鄭玄《答張逸》云:“四始,‘風’也,‘小雅’也,‘大雅’也,‘頌’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則為興,廢之則為衰。”(2)指“風”﹑“小雅”﹑“大雅”﹑“頌”的首篇。《史記.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2.(3)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魚》﹑《鴻雁》。《<詩>大序》:“是謂四始。”孔穎達疏:“《詩緯泛歷樞》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巳,火始也;《鴻雁》在申,金始也。’……《緯》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義,以《詩》文托之。”
3.指農歷正月旦(正月初一早晨,為歲始)﹑冬至﹑臘明日(臘日的第二天)﹑立春。
分詞解釋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曾任魯國司寇,后周游列國。晚年又收徒講學,弟子相傳有三千人。其學說以仁為核心,而“仁”的執行又要以“禮”為規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張,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自漢以后,經過不斷補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影響極大。著作有《論語》。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本稱《詩》,因被列為儒家經典,故稱《詩經》。共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大類。《風》包括十五國風,大多是古代民歌。《雅》分為《大雅》、《小雅》,有不少反映貴族生活和揭露政治黑暗之作。《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為統治者祭祀用的頌歌。詩的產生大致從西周到春秋中葉,編定于春秋。形式以四字句(四言)為主,多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和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方法。是古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對后世文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四始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5/4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