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

王之渙
詞語意思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后遷居絳(治今山西新絳)。曾任衡水主簿、文安縣尉。曾于高適、王昌齡等人唱和,他寫西北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韻調優美。詩作善寫邊塞風光,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存詩六首,以《涼州詞》、《登鸛雀樓》為著名。
分詞解釋
西北:
一般指陜西、甘肅、青海三省和寧夏、新疆兩自治區。
鸛雀樓:
唐代河中府的名勝。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濟縣),前瞻中條山,下瞰大河。因常有鸛雀棲息,故名。后為河水沖沒。唐王之渙有《登鸛雀樓》詩。
涼州:
1.樂府《近代曲》名,屬宮調曲。原是涼州一帶的地方歌曲,唐開元中由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
2.唐代軟舞曲名。
遷居:
從一地遷徙到另一地生活;搬家。
縣尉:
官名。秦漢縣令﹑縣長下置尉,掌一縣治安。歷代因之。元于縣尉外,兼置典史。明廢尉,留典史,掌尉事,后因稱典史為“縣尉”。

王之渙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7/3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