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而退

成語拼音:[zhi nan er tui]
成語解釋: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后退。
成語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成語繁體:知難而退
成語簡拼:znet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的態度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難,不能讀作“災難”的“nan”。
成語辨析:知難而退與“畏葸不前”有別:知難而退側重于形容退卻 :“畏葸不前”側重于形容害怕。
近義詞:聽天由命 畏葸不前 望而卻步
反義詞:知難而進 力爭上游 再接再厲
成語造句: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里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知難而退。 ★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
成語英文:withdraw after learning of the difficulties
成語德文:vor Schwierigkeiten zur

知難而退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h/1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