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zhi zhi si di er hou sheng]
成語解釋: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成語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成語簡拼:zzsdehs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軍事或決策
成語結構:復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背水一戰
成語造句:若我不先發制人,終必為人所制,置之死地而后生,等死耳,不如速發難。 ★孫中山《訓練革命軍人之演講》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劉歇和大將陳余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余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邊列陣,士兵們背水一戰,越戰越勇,然后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余,活捉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