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不理

成語拼音:[zhi zhi bu li]
成語解釋: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成語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愿貧不愿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成語簡拼:zzbl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不理睬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辯形:置,不能寫作“知”。
成語辨析:(一)置之不理和“置之不顧”意義基本相同;常通用。但它們有細微差別:“置之不顧”偏重在“不注意;不管”;置之不理偏重在“不理睬”。(二)見“束之高閣”(903頁)。
近義詞:置若罔聞 束之高閣 置之度外
反義詞: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成語造句:老師批評他,他置之不理。
成語英文:put something on one side
成語日文:無視(むし)する,不問(ふもん)に付(ふ)す,放任(ほうにん)する
成語德文:etwas au

置之不理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h/1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