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tai ran zi ruo]
成語解釋:自若:象平常一樣。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定,不慌不亂。
成語出處:《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魯人有與曾參同姓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金史.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成語簡拼:trzr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處事方式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自,不能讀作“zhi”。
成語辯形:若,不能寫作“苦”。
成語辨析:見“泰然處之”(927頁)。
近義詞:安之若素 若無其事
反義詞:忐忑不安 心驚肉跳
成語造句:施天福坦率地注視鄭成功,泰然自若地搖頭。 ★華而實《漢衣冠》三
成語英文:not stir an eyelid
成語日文:泰然自若(じじゃく)としている
成語德文:ruhig und gelassen bleiben
成語故事:金人顏盞門都性情忠厚,謹小慎微,他作戰善于安置營壘,計劃十分周密,遇事十分沉著,即使矢箭如雨,他仍泰然自若,一切按計劃行事,他很勇敢,親自帶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輔挾持的完顏杲,他一生中立下不少的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