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shi bu liang li]
成語解釋:兩立:雙方并立。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成語出處:《戰國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成語繁體:勢不兩立
成語簡拼:sbll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人與事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不,不能讀作“bu”。
成語辯形:兩,不能寫作“二”。
成語辨析:見“不共戴天”(87頁)。
近義詞:你死我活 誓不兩立
反義詞:情投意合 親密無間
成語造句:這飲馬川賊人這等可惡!幾番來攪擾,與他勢不兩立!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回
成語英文:irreconcilable
成語日文:両立(りょうりつ)できない
成語德文:unversohnlich
成語法文:il est impossible que les deux coexistent
歇后語:冰炭交朋友
成語謎語:千姿百態相對立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曹操率數十萬大軍進攻孫權和劉備。孫權召集大臣商討對策,張昭等主張投降,而周瑜認為要聯合劉備,利用曹軍不能打持久戰的特點抗擊曹軍。孫權采納了周瑜的建議,揮劍砍斷案桌并發誓說要與曹操勢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