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揮而就

成語拼音:[yi hui er jiu]
成語解釋: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成語出處: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內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獨草六制,宰相吳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據案,一揮而就。”
成語繁體:一揮而就
成語簡拼:yhej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文思敏捷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一,不能讀作“yi”。
成語辯形:揮,不能寫作“輝”。
成語辨析:一揮而就和“一氣呵成”;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于寫作、繪畫。不同在于:①一揮而就的“揮”專指“揮筆”;僅用于寫字、作文、畫畫。還可以用于寫個別字。②“一氣呵成”的使用范圍較廣;除了寫作、畫畫、還可以用于其他工作;并可比喻文章寫得氣勢暢達、首尾貫通。但不能用于寫個別字。③一揮而就多含褒義;只在表示動筆草率時含貶義;“一氣呵成”是褒義的。
近義詞:一氣呵成 一蹴而就 輕而易舉
反義詞:一筆勾銷 一筆抹煞 千錘百煉
成語造句: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成語英文:finish a piece of writing or painting in a while
成語謎語:下筆千言倚馬可待
成語故事:公元1256年,20歲的文天祥到臨安參加進士考試,題目是評論當時的政治問題,文天祥作文時連草稿也不打,一動筆就寫,洋洋灑灑,一口氣就寫完,監考官王應璘見了,大吃一驚,當即向宋理宗推薦這個人才,被宋理宗欽定為狀元

一揮而就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h/3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