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

成語拼音:[nu xing yu se]
成語解釋:形:顯露;色:臉色。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成語出處:宋.洪邁《夷堅志.丙志卷七.子夏蹴酒》:“紹興二十一年,唐嘉猷為教授,既試,將揭榜,游進士福州人陳炎夢登大成殿,夫子賜之酒五樽。子夏怒形于色,舉足蹴其二。”
成語簡拼:nxys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指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色,不能讀作“shai”。
成語辯形:形,不能寫作“行”或“刑”。
成語辨析:見“怒不可遏”(708頁)。
近義詞:怒不可遏 怒目切齒 怒氣沖天
反義詞:喜形于色 喜不自勝
成語造句:曹沫右手按劍,左手攬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成語英文:betray one's anger
成語德文::zornig aussehen

怒形于色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h/3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