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成語拼音:[san zu ding li]
成語解釋:象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成語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成語簡拼:szdl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足,不能讀作“zhu”。
成語辯形:立,不能寫作“力”。
近義詞:鼎足之勢 鼎足三分
反義詞:不打自敗
成語造句: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足鼎立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h/3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