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zhi gao qi yang]
成語解釋:趾高:走路時腳抬得很高;氣揚:意氣揚揚。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成語出處:《左傳.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成語繁體:趾高氣揚
成語簡拼:zgqy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指人的神態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辯形:趾,不能寫作“指”或“志”;揚,不能寫作“陽”。
成語辨析:見“躊躇滿志”(163頁)。
近義詞:得意忘形 不可一世 目空一切
反義詞:卑躬屈膝 奴顏婢膝 妄自菲薄
成語造句:但是那種趾高氣揚的神情總嫌有些不夠大方罷。 ★聞一多《復古的空氣》
成語英文:go to one's head
成語日文:鼻息(はないき)が荒(あら)い,意気揚揚(いきようよう)としている
成語德文:die Nase hochtragen
成語法文:se pavaner
歇后語:大雁飛東南;孔夫子上樹
成語謎語:樹頂奏嗩吶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出使楚國,楚王送他珍貴的象床,負責送象床的登徒去游說孟嘗君的門人公孫戍,希望能勸止這項差使。公孫戍說動孟嘗君不接受這件寶物。孟嘗君見他出門時趾高氣揚的樣子覺得奇怪,原來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寶劍
趾高氣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