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不振

成語拼音:[wei mi bu zhen]
成語解釋:委靡:也作“萎靡”,頹喪。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成語出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失。”
成語簡拼:wmbz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意志消沉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靡,不能讀作“mi”。
成語辯形:振,不能寫作“震”。
成語辨析:萎靡不振和“沒精打采”都有精神萎靡不振作的意思。但萎靡不振偏重在長期的精神狀態;而“沒精打采”偏重在一時的精神狀態。
近義詞:垂頭喪氣 沒精打采
反義詞:朝氣蓬勃 神采飛揚
成語造句:無精打采地喘了一口粗氣,然后象個病人一樣萎靡不振地站在那里。 ★曲波《林海雪原》一七
成語英文:cachexia
成語德文:niedergeschlagen
成語故事:公元1125年,金軍大舉南下進攻北宋,燕京守將郭藥師投敵,黃河守將梁方平脫逃,直逼北宋都城東京,宋徽宗將帝位傳給兒子宋欽宗趙桓,自己逃到鎮江。大臣楊時上書說:“大敵當前必須振奮精神抗擊金人入侵,如果萎靡不振就只有滅亡。”

萎靡不振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h/4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