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nan xiong nan di]
成語解釋: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于同樣困境的人。
成語出處:元.張可久《折桂令.湖上飲別》曲:“難兄難弟俱白發相逢異鄉。無風無雨未黃花不似重陽。”
成語繁體:難兄難弟
成語簡拼:nxnd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兩兄弟都好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難,不能讀作“nan”。
成語辨析:難兄難弟與“一丘之貉”;都有同樣壞的意思;但難兄難弟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個。另外難兄難弟有時可指同樣好;“一丘之貉”無此意。
近義詞:一丘之貉 患難之交
反義詞:反目成仇 恩斷義絕
成語造句:方玉樺一言未發,但看得出她也有點激動,她顯然記起他們是一九五七年的難兄難弟。 ★鄭義《迷霧》
成語英文:fellow sufferers
歇后語:青蛙找田雞;三人買一股香磕頭
成語謎語:哥倆坐班房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穎川縣官陳寔廉潔奉公,百姓十分愛戴。他的大兒子元方與小兒子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被朝廷重用,他們的頭像被掛在城墻上成為百姓學習的典范。他的孫子們問他們的父親誰的功德高,陳寔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