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

成語拼音:[hu lun tun zao]
成語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語出處: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成語繁體:囫圇吞棗
成語簡拼:hltz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囫,不能讀作“wu”。
成語辯形:棗,不能寫作“束”。
成語辨析:囫圇吞棗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圇吞棗偏重指作學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囫圇吞棗不能。
近義詞: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反義詞:含英咀華 細嚼慢咽 融會貫通
成語造句: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論詩學門徑》
成語英文:bolt
成語日文: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內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成語德文:eine Dattel hinunterschlucken,ohne sie zu kauen-etwas lesen,ohne es zu verstehen
成語法文:manger les jujubes sans les macher

囫圇吞棗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h/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