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而代之

成語拼音:[qu e dai zhi]
成語解釋: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成語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成語簡拼:qedz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簡拼: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之,不能讀作“zi”。
成語辯形:代,不能寫作“待”。
近義詞:改朝換代
反義詞:一如既往
成語造句: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時則取而代之耳。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六回
成語英文:replace somebody
成語日文:それに取って代わる
成語德文:jn ersetzen
歇后語:宋太祖陳橋兵變
成語謎語:換崗
成語故事:楚國末年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羽從小死了父親,跟著叔叔項梁學習劍術,項羽卻豪言壯語地說要學習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項梁就教他兵法。項梁殺了人,他們逃到吳中,秦始皇東游會稽山路過吳中,項羽遠遠觀望并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

取而代之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h/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