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難書的意思
罄竹難書
詞典解釋
- [成語意思]
-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 [典故出處]
- 《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 [ 近義詞 ]
- 罪大惡極、數不勝數
- [ 反義詞 ]
- 微乎其微
- [成語舉例]
- 淪陷區的同胞在抗戰中所表現的奇跡,真是所謂罄竹難書。 ★鄒韜奮《抗戰以來》
- [常用程度]
- 常用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語法用法]
-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 [成語結構]
- 緊縮式
- [產生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難,不能讀作「nàn」。
- [成語辨形]
- 罄,不能寫作「磐」。
- [成語辨析]
- 罄竹難書與「擢發難數」有別:罄竹難書形容罪行多得寫不盡;「擢發難數」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 [英文翻譯]
- to mumerous to be listed
- [成語故事]
- 李淵自從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為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因為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于唐,金玉繒帛歸于突厥。」
李淵為爭取人心,大開糧倉,救濟災民,并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帶領起來萬分辛苦。
此時,李密在現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寫不完煬帝的罪狀。罄是用盡的意思。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煬帝的罪惡。以后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自從這一篇檄文一出,海內轟動,人人傳閱,李密的聲勢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卻以為洛陽尚未拿下,還不必急在一時。
因為李密的聲勢浩大,所以李淵想要來拉攏他,遣使通書。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著說:「李密這個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準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為驕傲,然后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好來坐收漁利。」
于是,李淵就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為司牧,作為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 知命為五十歲 ,沒有這個野心了。愿意跟著大弟你,攀鱗附翼。」
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樂不可支。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