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過其實的意思
言過其實
詞典解釋
- [成語意思]
- 實:實際。原指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后也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 [典故出處]
-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 [ 近義詞 ]
- 夸大其辭、夸夸其談、名不副實
- [ 反義詞 ]
-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實
- [成語舉例]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漢言過其實的話嚇唬住了。」
- [常用程度]
- 常用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主謂式
- [產生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其,不能讀作「qī」。
- [成語辨形]
- 實,不能寫作「拾」。
- [成語辨析]
- 言過其實和「夸大其詞」;都有「說的話和實際情況不符合」的意思。但言過其實偏重在言語過分、浮夸;還常用來表示人的性格;「夸大其詞」偏重在夸大。
- [英文翻譯]
- overshoot the truth
- [成語謎面]
- 夸口
- [成語故事]
-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馬謖喜歡談論軍事理論,諸葛亮比較欣賞他。劉備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魏國司馬懿親自帶兵與張郃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帶兵防守,可是馬謖驕傲輕敵,死搬兵書,結果被打敗。諸葛亮只好揮淚斬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