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文青年中文

班門弄斧的成語故事典故出處

[成語解釋]
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典故出處]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咕領。

相關成語故事

最近查詢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