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鼓而攻的意思
鳴鼓而攻
詞典解釋
- [成語意思]
- 比喻宣布罪狀,加以遣責或討伐。
- [典故出處]
- 先秦·孔子《論語·先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 近義詞 ]
- 興師問罪
- [成語舉例]
- 不惜鳴鼓而攻,這倒不僅是一種曲解,簡直是一種誣蔑!★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藝的使命》
- [常用程度]
- 生僻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產生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而,不能讀作「ěr」。
- [成語辨形]
- 攻,不能寫作「功」。
- [成語辨析]
- 鳴鼓而攻與「偃旗息鼓」有別:鳴鼓而攻含有公開地進行某項工作的意思;「偃旗息鼓」則含有不聲不響地停止行動的意思。
- [英文翻譯]
-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魯國的季康子主張改革農田制度,承認私人可以擁有土地,想試行按畝征稅,他的屬下冉求是孔子的學生,就讓冉求去征詢孔子的意見。孔子反對改變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號召他的其他學生敲著鼓去進攻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