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飛魄散的意思
魂飛魄散
詞典解釋
- [成語意思]
- 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 [典故出處]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 近義詞 ]
- 魂不附體、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 [ 反義詞 ]
- 處之泰然、泰然自若、鎮定自若
- [成語舉例]
- 猛然間一個人從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聲,二人唬得魂飛魄散。(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
- [常用程度]
- 常用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補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產生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散,不能讀作「sǎn」。
- [成語辨形]
- 散,不能寫作「撒」。
- [成語辨析]
- 見「魂不附體」。
- [英文翻譯]
- almost swooning with fright
- [成語謎面]
- 靈魂消失
- [成語故事]
- 北宋時期,洛陽女子賀憐憐與汴梁才子王渙一見鐘情就訂了婚。賀家嫌王渙家貧就把憐憐另許配給種師道手下軍需官高常彬。王渙裝作賣查梨的前去承天寺里見憐憐,遇到高常彬回家,王渙嚇得魂飛魄散。王渙后來參軍立下軍功,奪回憐憐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