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的意思
篳路藍縷
詞典解釋
- [成語意思]
-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 [典故出處]
- 《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 近義詞 ]
- 蓽路藍縷、風餐露宿、寢苫枕塊、櫛風沐雨
- [ 反義詞 ]
- 輕而易舉、養尊處優、坐享其成
- [成語舉例]
- 篳路藍縷,孫公既開其先;發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后。(蔡東藩、許廑父第九回《民國通俗演義》)
- [常用程度]
- 生僻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書面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產生年代]
- 古代
- [成語正音]
- 篳,不能讀作「bǐ」。
- [成語辨形]
- 藍,不能寫作「籃」。
- [英文翻譯]
- endure great hardships in pioneer work
- [成語故事]
- 有一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得向楚國求和。晉國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使他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晉軍的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便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縠和另一部分將領卻不同意,于是發生了爭執。
晉軍暫駐在敖、鄗二山之間。鄭國派人到晉軍營中去聲明:「我們鄭國向楚國求和,不過是為了不致亡國,絲毫也沒有對晉國不友好的意思。」還說:「楚軍輕而易舉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了,部隊也放松戒備了。你們如果趁此追擊,加上我們從旁助戰,定可把楚軍打得大敗。」先縠高興地說:「對呀,打敗楚軍,奪回鄭國,正是時候了!」下軍副將欒書說:「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國軍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斗。有什么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松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并不是真心向著我們。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么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