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意思
明察秋毫
詞典解釋
- [成語意思]
-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 [典故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 近義詞 ]
- 洞若觀火、明查暗訪
- [ 反義詞 ]
- 不見輿薪
- [成語舉例]
-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清 沈復《浮生六記 閑情記趣》)
- [常用程度]
- 常用
- [感情色彩]
- 中性詞
- [語法用法]
- 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成語結構]
- 動賓式
- [產生年代]
- 古代
- [成語辨形]
- 察,不能寫作「查」。毫,不能寫作「豪」。
- [成語辨析]
- 明察秋毫與「洞若觀火」有別:明察秋毫強調觀察事物精細;「洞若觀火」強調觀察事物透徹、深遠。
- [英文翻譯]
- 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 [成語謎面]
- 顯微鏡
- [成語故事]
- 齊桓公小缸、晉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時先后稱霸,統領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幾百年后,戰國時的齊宣王田辟強也想稱霸,因此他向孟子請教。齊宣王對孟子說:「您能把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講給我聽聽嗎?」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一天下呢?」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鐘鑄成,準備殺牛祭鐘,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一天下。問題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罷了!谷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您相信這種話嗎?」齊宣王說:「當然不相信!」孟子緊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干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