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龍

鼉龍
詞語意思
即鼉。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一.鼉龍》。
分詞解釋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明代醫藥學家。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春人。世代行醫。繼承家學,更著重研究藥物,重視臨床實踐,主張革新。經常上山采藥,深入民間,收集大量民間單方,系統地整理了中國16世紀以前的醫藥學遺產。著作有《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
本草綱目
本草學、博物學巨著。明代李時珍撰成于1578年。共五十二卷。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藥一千零九十四種,其余為礦物和其他藥。書中附有藥物圖一千一百零九幅,方劑一萬一千零九十六首。被譯成多種外文,流傳海外。

● 龍(龍)
◎ 傳說中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作雨:龍舟。龍燈。龍宮。龍駒(駿馬,喻才華出眾的少年)。畫龍點睛。龍蟠虎踞。
◎ 古生物學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蟲:恐龍。
◎ 封建時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稱關于皇帝的東西:龍顏。龍體。龍袍。
◎ 姓。
● 鼉(鼉)
◎ 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亦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

鼉龍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1/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