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芻
詞語意思:
牲畜。語本《孟子.告子上》:“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趙岐注:“草牲曰芻。”
分詞解釋:
牲畜:
三牲六畜的省稱。古時指牛﹑羊﹑豬為三牲,而六畜則包括馬﹑牛﹑羊﹑雞﹑犬﹑豬。后泛指人類飼養的獸禽類。
芻豢:
牛羊犬豕之類的家畜。泛指肉類食品。
孟子:
1.春秋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宋國子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預注:“子,宋姓。”孔穎達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孟子。”又諱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
2.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屬山東)人。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將孔子“仁”的觀念發展為“仁政”學說。提出“民貴君輕”,勸告統治者重視人民。肯定人性生來是善的,把治學和認識歸結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養問題。他的學說對后世儒者影響很大。著作有《孟子》。
理義:
1.公理與正義。
2.指社會道德規范,行事準則。
3.專指儒家的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