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莢

月莢
詞語解釋
古代傳說的一種瑞草。相傳堯時“有草莢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見《竹書紀年》卷上。因數莢多少﹐可知月的日數﹐故又稱月莢﹑月蓂。
分詞解釋
多少:
①指數量的大小:多少不等,長短不齊。
②或多或少:這句話多少有點道理。
③稍微:一立秋,天氣多少有點涼意了。
以后:
比現在或某一時間晩的時期。
瑞草:
古代以為吉祥之草,如靈芝﹑蓂莢之類。或稱仙草。
不落:
1.不掉下;不墜入。
2.不脫落。
3.不須,不用。
4.酒器名,即鑿落。
竹書:
古代無紙﹐在竹簡上記事書寫。后人稱編綴成冊的竹簡為竹書。

月莢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11/9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