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粽
詞語解釋:
即粽子。相傳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羅江死,楚人哀之,于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水以祭,后因稱粽子為楚粽。
分詞解釋:
屈原:
①屈原(約前340-約前278)。戰國楚詩人。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初任左徒、三閭大夫,主張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舊貴族讒言攻擊,被迫去官。楚頃襄王時,被放逐沅湘流域,終因理想無從實現,遂投汨羅江自殺。作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篇,開創了“楚辭”這一詩歌樣式,對后世文學具有極大影響。
②話劇劇本。郭沫若作于1942年。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力主聯齊抗秦,以保國安民。南后鄭袖以卑鄙手段加以陷害。楚懷王撕毀楚齊盟約,對秦妥協,并下令囚禁屈原。屈原滿腔憂憤,在衛士幫助下走向民間,繼續救國斗爭。
相傳:
1.遞相傳授。
2.長期以來互相傳說。
粽子:
漢、布依等族的端午節食品。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主料為糯米,餡為豆沙、棗泥、火腿、咸肉、小棗、赤豆等,用竹葉或葦葉裹成。也有無餡的純米粽。一般一兩一只,形狀有角、錐、茭、筒、秤錘等。
五日:
1.指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