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七

累七
詞語解釋
佛教語。人死后每七日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稱齋七。
分詞解釋
齋七:
舊時人死后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齋七的次數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齡做七次﹑五次﹑三次不等。
佛教: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 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廣泛流傳于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傳入我國。
齋祭:
齋戒祭祀。

● 累
◎ 〔累累〕a.連續成串,如“果實累累”;b.頹喪的樣子,如“累累若喪家之犬”。
◎ 〔累贅〕a.多余,不簡潔,如“文字累累”;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煩的事物,如“負重登高,不勝累累”(“贅”均讀輕聲)。
● 累
◎ 連續,重疊,堆積:累計。累日。累積。累累。日積月累。連篇累牘。
◎ 照原數目多少而遞增:累進稅。
◎ 連及,連帶:累及。牽累。拖累。
● 累
◎ 疲乏,過勞:勞累。累乏。
◎ 使疲勞:病剛好,別再累著。
● 七
◎ 數名,六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柒”代)。
◎ 文體名,或稱“七體”,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
◎ 舊時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稱“做七”。

累七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12/11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