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

佛牙
詞語解釋
佛教徒指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留下的牙齒。
[tooth relic of Buddha] 指釋迦牟尼火化后遺留下來的牙齒,佛教徒視為珍寶
分詞解釋
釋迦牟尼:
[梵??kyamuni]約公元前563-前483年,佛教始祖。姓喬答摩,名悉達多。為中印度迦毘羅國王凈飯王長子,母名摩耶。年十九(一說二十九)歲入雪山苦行六年,出山后,在迦耶山菩提樹下,得悟世間無常和緣起諸理,即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說苦集滅道四諦及八正道,以后四出,{?}四十馀年,年八十示寂于拘尸那伽城跋陀河邊娑羅雙樹間。“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即釋迦族的圣人。弟子甚多,著名者有大迦葉等十人,稱佛門十哲。
牙齒:
又稱“牙”。具有一定形態的高度鈣化的組織,有咀嚼、幫助發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在人體,一生中先后長兩次牙,首次長出的稱“乳牙”,到二歲左右出齊,共二十個。六歲左右,乳牙逐漸脫落,長出“恒牙”,共三十二個。按形態可分為切牙、尖牙和磨牙。切牙的功能是切斷食物,雙尖牙用以搗碎食物,磨牙則能磨碎食物。
遺體:
亦作“遺躰”。
1.舊謂子女的身體為父母所生,因稱子女的身體為父母的“遺體”。
2.即親生子。
3.猶身體。
4.指所尊敬的人的尸體。
5.指以前遺留下來的形體、式樣。
留下:
1.謂把東西擱下。
2.留住下來。
3.收受下來。
4.指付錢買下。
5.停留而攻下。


佛牙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12/33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