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鄏
詞語解釋:
周朝東都。故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分詞解釋:
東都: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東。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搜。”楊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則,相土之東都為今河南商丘縣。”一說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參閱《通鑒地理通釋》卷四。(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在鎬京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3)東漢都洛陽,在西漢京都長安之東。漢班固有《東都賦》。(4)隋唐時指洛陽。時京都在長安。《隋書.煬帝紀上》:“〔大業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顯慶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陽宮為東都。”
2.(5)南唐指廣陵,在建康之東。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宋陸游《南唐書.烈祖紀》:“﹝升元元年﹞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東都……東都者,大梁也。”
3.代指東漢。
4.長安東都門的省稱。漢疏廣與侄受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于東都門外,后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
故地:
曾居住過的地方:故地重游。
洛陽市:
在河南省西部,隴海、焦枝兩鐵路在此交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東周、東漢、三國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后)、后梁、后唐等均建都于此,有“九朝古都”之稱。1948年設市。人口132.3萬(1995年)。為河南西部重要城市,有洛陽拖拉機廠和礦山機械廠。特產洛陽牡丹。名勝古跡有漢、魏洛陽故城和隋、唐洛陽城遺址: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等。
河南省:
別稱“豫”。在中國中部、黃河中游。面積16.7萬平方千米。人口9108萬(1995年)。明代置河南布政使司(省級),清代為河南省。省會鄭州。西部以山地為主,東部為華北平原。大部為暖溫帶半濕潤區。工業較發達。主要有機械、煤炭、石油和紡織等部門。中國重要的產煤省和煤炭輸出省。小麥、棉花、花生、芝麻、烤煙的產量均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