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諸
詞語解釋:
1.傳說中的山名。
2.蟾蜍的別名。見《駢雅.釋蟲魚》。
分詞解釋:
傳說:
民間文學的一種。是對民間長期流傳的人和事的敘述。內容有的以特定的歷史人物、事件為基礎,有的純屬幻想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蟾蜍:
1.亦作“蟾蠩”。亦作“蟾諸”。
2.兩棲動物。俗稱癩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綠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膚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藥。
3.《后漢書.天文志上》“言其時星辰之變”南朝梁劉昭注:“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后用為月亮的代稱。
4.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風地動儀上的部件。《后漢書.張衡傳》:“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銜之。”(2)古建筑的承溜裝置。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洧水》:“舊引綏水南入塋域而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3)硯滴或硯臺。《西京雜記》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盛書滴。”唐常袞《晩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詩:“綴簾金翡翠,賜硯玉蟾蜍。”清趙翼《汪水云硯歌》:“想當搦管濡墨時,蟾蜍滴淚和墨硯淋漓。”(4)舊俗點綴端陽節景的五毒制品之一。清陳維崧《虞美人.端午閨詞》詞:“靈符飐上香云膩。繡虎釵頭睡,守宮蜥蜴粉蟾蜍,還剩玄綃半捻裹蜘蛛。”
別名:
1.正名以外的名字;異名。
2.《荀子》中的邏輯術語。荀況把概念的基本屬種關系相對地分為“共名”和“別名”兩級。“共名”相當于屬概念,“別名”相當于種概念。
蟲魚:
1.泛指微小的動物。
2.孔子認為讀《詩》可以多識草木鳥獸蟲魚之名;漢代古文經學家注釋儒家經典﹐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訓釋﹑考據。后遂以“蟲魚”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時含譏其繁瑣之意。
3.指訓詁考據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