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
詞典解釋:
1.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傳漢茅盈﹑茅固﹑茅衷兄弟隱于茅山得道成仙,后晉之楊羲﹑許穆﹑許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因合稱“七真”。唐陸龜蒙《和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詩之一:“一片輕帆背夕陽,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許﹑一楊﹑一郭,是為七真。”唐齊己《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詩》懸《大雅》作,殿禮七真儀。”(2)指張紫陽﹑石杏林﹑薛道光﹑陳泥丸﹑白紫清﹑劉永年﹑彭鶴林七人,稱“南宗七真”。(3)指馬丹陽﹑丘長春﹑譚長真﹑劉長生﹑郝廣寧﹑王玉陽和孫清靜(仙姑)七人,稱“北宗七真”。
2.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并分別賜以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之名,謂之“七真”。
分詞解釋:
道教:
1.道德教化。
2.我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張道陵根據傳統的民間信仰而創立,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為教祖。初時,入道者須交五斗米,故又稱“五斗米道”。金元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
3.指佛教。
真人:
道家稱“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唐代以后,少數道家人士有被帝王贈號為真人的,如唐玄宗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等。歷代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