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關

八關
詞語解釋
指八個關口。(1)指漢末為鎮壓黃巾起義特設的八關都尉所轄的八關。《后漢書.靈帝紀》:“﹝中平元年﹞,置八關都尉官。”李賢注:“八關謂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騰越州西南邊境內的八關。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撫陳用賓筑﹐名為神護﹑萬仞﹑巨石﹑銅壁﹑鐵壁﹑虎踞﹑天馬﹑漢龍。關址距當時邊界或數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緬邊界﹐虎踞﹑天馬﹑漢龍三關劃屬緬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九》:“八關自其西北斜抵東南。西四關屬蠻哈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神護,二曰萬仞,三曰巨石,四曰銅壁。東四關屬隴把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鐵壁,二曰虎踞,三曰天馬,四曰漢隴。”
分詞解釋
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張角創立太平道,組織民眾,進行活動,公元184年發動起義,頭裹黃巾為標志,故稱黃巾軍。起義失敗后,余部仍堅持斗爭二十多年,沉重打擊了東漢王朝的統治。
都尉:
武官名。始置于戰國,位略低于將軍。秦時設郡,掌郡內軍事。西漢時為郡守之輔佐,掌全郡軍事。東漢時廢,但在邊郡仍設置,或遇有戰事時臨時設置。唐代至明代為勛官稱號,有輕車都尉、騎都尉等。清代時為三四品武散官。


八關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2/1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