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廩

補廩
詞語解釋
明清科舉制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謂之“補廩”。
分詞解釋
廩生:
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又稱廩膳生。明初生員有定額,皆食廩。其后名額增多,因謂初設食廩者為廩膳生員,省稱“廩生”,增多者謂之“增廣生員”,省稱“增生”。又于額外增取,附于諸生之末,謂之“附學生員”,省稱“附生”。后凡初入學者皆謂之附生,其歲﹑科兩試等第高者可補為增生﹑廩生。廩生中食廩年深者可充歲貢。清制略同。參閱《明史.選舉志一》﹑《清史稿.選舉志一》。
生員:
1.國學及州﹑縣學在學學生。后指經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學習者,通稱秀才。
2.指在學學生數額。
增生:
1.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代生員都有月廩,并有一定名額,稱廩膳生員。后又于正額之外,增加名額,稱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無月米,地位次于廩生。見《明史.選舉志一》。清沿襲明制。
2.生物體某一部分組織的細胞數目增加,體積擴大。例如皮膚經常受摩擦,上皮和結締組織變厚。

補廩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2/1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