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缶

陶缶
詞語解釋
指戰國趙藺相如逼秦王擊缶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分詞解釋
列傳:
中國紀傳體史書的體裁之一。司馬遷撰《史記》時首創,后為歷代紀傳體史書所沿用。主要記載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跡。班固撰《漢書》時,取消“世家”一類而并入列傳,為后世史官所沿襲。也有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歷史的,如《明史》中的《四川土司列傳》、《外國.日本列傳》等。
擊缶:
1.亦作“擊缻”。
2.敲擊瓦缶。古人或以缶為樂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
史記:
書名。原名《太史公書》。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著,后褚少孫補撰部分內容。全書一百三十篇。記事起自傳說中的黃帝,迄于漢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傳記為本紀、世家、列傳;以八書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脈絡。在史學、文學上都有很高價值。
戰國:
時代名。因各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而得名。西漢劉向編《戰國策》始作為時代名稱。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這個時期。
藺相如:
戰國時期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索要“和氏璧”,他奉命帶璧入秦,在秦廷與秦王力爭,終于攜帶原璧歸國。公元前279年,隨趙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不受屈辱,因功任為上卿。對居功自傲的老將廉頗容忍謙讓,使其認識到錯誤,兩人遂成知己。^


陶缶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21/29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