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五龍
詞語意思:
晉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張甝﹑索紾﹑索永的合稱。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稱。
分詞解釋:
五龍:
1.遠古傳說中的五個部落首領。
2.古代傳說中五個人面龍身的仙人,道教稱為五行神。《鬼谷子.本經陰符》:“盛神法五龍。”陶宏景注:“五龍,五行之龍也。”《文選.郭璞<游仙詩>》:“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李善注引《遁甲開山圖》榮氏解:“五龍,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龍身。長曰角龍,木仙也。次曰征龍,火仙也。次曰商龍,金仙也。次曰羽龍,水仙也。次曰宮龍,土仙也。”亦謂五龍的法術。
3.譽稱同時以才名著聞的五人。(1)指漢公沙穆五子。晉陶潛《集圣賢群輔錄下》“公沙紹字子起,紹弟孚字允慈,孚弟恪字允讓,恪弟逵字義則,逵弟樊字義起,右北海公沙穆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師號為公沙五龍。”(2)指晉索靖﹑泛衷﹑張甝﹑索紾﹑索永五人。《晉書.索靖傳》:“靖少有逸群之量,與鄉人泛衷﹑張甝﹑索紾﹑索永俱詣太學,馳名海內,號稱敦煌五龍。”(3)指南朝齊張岱兄弟五人。《南齊書.張岱傳》:“岱少與兄太子中書舍人寅﹑新安太守鏡﹑征北將軍永﹑弟廣州刺史辨,俱知名,謂之張氏五龍。”(4)指十六國前涼辛攀兄弟五人。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若夫于公之宅,駟馬高驅,辛氏之門,五龍齊駕。”
4.宋王應麟《小學紺珠.氏族.五龍》:“涼辛攀,兄鑒﹑曠,弟寶﹑迅。”(5)指宋竇儀兄弟五人。《宋史.竇儀傳》:“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當時號為竇氏五龍。”逸群之才:
擁有超過眾人的才能。
敦煌: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為敦煌鎮,后復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縣名。在甘肅省。西漢置。十六國前涼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鳴沙縣,隋大業初復名,唐末廢。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復置,移治今址。縣城是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站。城東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紀至十四世紀遺留的壁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城南有鳴沙山﹑月牙泉名勝;城西北有玉門關,西南有陽關遺址。1987年改設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