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園
詞語解釋:
又稱延園。在陜西省延安市西北約七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園內有毛澤東舊居﹑中共中央書記處小禮堂舊址等。
分詞解釋:
舊址:
已經遷走或不存在的某個機構或建筑的舊時的地址。
陜西省:
簡稱“陜”,別稱“秦”。在中國西北部、黃河中游。面積20.26萬平方千米。人口3431.93萬(1995年)。明置陜西布政使司(省級),清為陜西省。省會西安。地形自北向南為黃土高原、渭河平原和秦嶺、大巴山地。重要河流有渭河、漢江。秦嶺以北為暖溫帶半濕潤區、半干旱區,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區。煤炭和天然氣儲量居全國前列。機械制造和棉紡織工業發達。主要農產品有棉花和小麥。
中共中央書記處: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成員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名,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設書記若干人,候補書記若干人,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主持工作。負責處理中央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延安市:
在陜西省北部、延河中游,西延鐵路通此。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37年設市。人口32.6萬(1995年)。1937-1947年為中共中央所在地,有“革命圣地”之稱。現為陜西北部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名勝古跡有寶塔山,革命紀念地有棗園、楊家嶺、王家坪、鳳凰山、南泥灣等。延安革命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
(1893.12.26-1976.9.9)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韶山沖(今屬韶山市)人。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文章,提出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和依靠農民同盟軍的主張。1927年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論斷,領導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井岡山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并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從1928年起,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著作,提出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戰略思想,開創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初步確立了在紅軍和中國共產黨中的領導地位,并率領紅軍完成長征。1936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1937年寫了《實踐論》、《矛盾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194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以后在歷屆中央委員會上連續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直至去世。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1949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后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1966年錯誤地發動和領導了“文化大革命”。著作編為《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著作選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