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暈
詞語解釋:
地殼中化學元素因擴散和遷移,在一定范圍內元素含量呈梯級分布的微觀地球化學帶。是成礦時或成礦后元素或化合物的分散作用的結果。一個礦床通常都會形成兩種類型的分散暈:內生暈或原生暈和外生暈或次生暈。內生暈在成因上與礦床本身有關,它是巖石中成礦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從工業含量逐步降至背景含量的一個范圍。外生暈是由于外生作用過程對礦床發生影響,在殘積層、淤積層、土壤、植物、地下水、地表水中形成的成礦元素或其伴生元素濃度異常偏高的局部地帶。根據暈發育的介質不同分為巖石地球化學暈、水地球化學暈和生物地球化學暈。外生暈的范圍取決于元素的溶解度或遷移能力。這些因素受到礦物溶解度和共生組合、圍巖、構造位置、氣候、地貌、降水量及吸附條件的控制。
分詞解釋:
地殼:
地球表面的堅硬外殼。平均厚度為17千米,但分布極不均勻,最厚的陸殼可達70多千米,最薄的洋殼不足2千米。按成分可分上部硅鋁層和下部硅鎂層。盡管質量只占全球的0.4%,但和人類活動關系最密切。
化學元素: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相同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簡稱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