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背

面背
詞語意思
人的面和背。泛指全身。語本《孟子.盡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
分詞解釋
四體
1.四肢。
2.指整個身體,身軀。
3.比喻君王的輔弼大臣。
4.指晉衛恒所撰《四體書勢》。見《晉書.衛恒傳》。
5.指古文﹑篆﹑隸﹑草四種書體。
6.今亦通稱真﹑草﹑隸﹑篆四種書體。
7.集句詩的別稱。
見于
指明文字出處或可以參看的地方:‘背私為公’見于《韓非子.五蠹篇》。
生色
1.謂表現于外表。
2.形象鮮明生動。
3.生動鮮明的色彩。
4.增添光彩。
5.猶起色。
孟子
1.春秋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宋國子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預注:“子,宋姓。”孔穎達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孟子。”又諱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
2.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屬山東)人。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將孔子“仁”的觀念發展為“仁政”學說。提出“民貴君輕”,勸告統治者重視人民。肯定人性生來是善的,把治學和認識歸結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養問題。他的學說對后世儒者影響很大。著作有《孟子》。
全身
1.保全生命或名節。
2.整個身體。

面背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26/5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