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應子魚

通應子魚
詞語解釋
見“通印子魚”。
分詞解釋
通印子魚:
1.亦稱“通應子魚”。
2.即子魚。宋王安石《送福建張比部》詩有“長魚俎上通三印”之句,福州瀕海多魚,初不專指子魚而言。至蘇軾《送牛尾貍與徐使君》詩“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魚”對“披綿黃雀”。亦有稱“通應子魚”者,或以為出于通應江水,或以為其地有通應侯廟。
子魚:
鯔魚的別名。宋王得臣《麈史.詩話》:“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宋梅堯臣《和答韓子華餉子魚》:“南方海物難具名,子魚珍美無與并。”宋葉適《送王通判》詩:“水有子魚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籌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鯔魚》:“鯔,色緇黑,故名。粵人訛為子魚。”一說,為稻田中魚。
印子:
1.痕跡。
2.圖章。
3.指印子錢。清張燾《津門雜記》有《打印子》篇。
通印:
“通印子魚”的省稱。


通應子魚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28/18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