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缽

納缽
詞語解釋
1.亦作“納寶”。
2.契丹語譯音。相當于漢語的“行在”。遼﹑金﹑元時國君的行營。
分詞解釋
譯音:
把一種語言的語詞用另一種語言中跟它發音相同或近似的語音表示出來。
行營:
1.出征時的軍營。亦指軍事長官的駐地辦事處。
2.移營,指行軍。
3.營求。
行在:
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處:行在僅聞信。
契丹:
古族名。源于東胡族。北魏時始見史書記載。分布于遼河上游一帶。唐初附唐。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及鄰近各部,于916年建立契丹政權。后改國號為遼,與五代、北宋并立。被金滅亡后逐漸與漢、女真、蒙古等族融合。
漢語:
漢族的語言,是我國的主要語言。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普通話。參看〖普通話〗。


納缽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28/19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