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詞語解釋:
對蕭瑟秋景而傷惑。語出《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feel sad with withered plants in the autumn] 看到秋無草木凋零而感到傷悲
閑庭欹枕正悲秋。——劉兼詩
分詞解釋:
九辯:
《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宋玉作。有人認為是哀憫屈原之作,一般認為其主題在于表現封建社會下層士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感傷。作品善于借景抒情,其開頭一段以凄涼秋色的描繪表達愁苦之情,尤為出色,對后人的借景寄慨之作有很大影響。
楚辭:
總集名。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注。原收錄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及西漢淮南小山等人的辭賦十六卷,后王逸補入己作一卷,成十七卷。主要作者為屈原。作品具有濃郁的楚地地方色彩和語言特征,富于抒情性。后世將此種文體稱為“楚辭體”,因其中以屈原《離騷》一篇最著名,故又稱為“騷體”。是與《詩經》并列的中國古典詩歌兩大源頭之一。
蕭瑟:
①形容風吹拂樹木發出的聲音:長松千樹風蕭瑟。
②冷落;凄涼:你秋色將臨,能無蕭瑟之感。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2.指荒野。
3.亦作“艸木”。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