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匠
詞語意思:
唐代漕運船只過黃河三門時所雇的篙工。
分詞解釋:
漕運:
①中國古代對水路運輸的稱呼。
②中國歷代對地方政府將所征糧食運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水路運輸(有時包括部分陸路運輸)的稱呼。始于秦始皇。辛亥革命后,漕運的糧食都改征貨幣,漕運廢除。
三門: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門。
2.古代諸侯宮殿有三門:庫門﹑雉門﹑路門。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種途徑:禽門﹑人門﹑圣門。
4.占驗家立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為八門。以休﹑生﹑開三門為吉,余為兇,故以“三門”指休門﹑生門﹑開門,取其吉義。《奇門遁甲.四時通用八門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從開﹑休﹑生三門,大吉。”《后漢書.文苑傳.高彪》:“天有太一,五將三門;地有九變,丘陵山川。”李賢注:“《太一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將。’發三門者,開門﹑休門﹑生門。”唐玄宗《賜道士鄧紫陽》詩:“《太乙》三門訣,元君六甲符。”后世行師臨戰﹐仿休﹑生等八門而布陣,三門所指亦同。
5.指寺院大門。
6.泛指大門或外門。
7.山名。一名三門山,又名砥柱。在河南陜縣東北的黃河之中。其山有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三門,故名。
篙工:
掌篙的船工。
黃河:
中國第二大河。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七省區,注入渤海。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萬多平方千米。天然徑流量570多億立方米。年均含沙量37.7千克/立方米(陜縣站),年均輸沙量16億噸,均居世界大河之首。90%的泥沙來自中游黃土高原。下游泥沙淤積,成為“懸河”(即“地上河”),歷史上經常決口泛濫,并發生重要改道二十六次。1955年起進行大規模綜合治理和開發,在上中游除進行水土保持工作外,還興建了三門峽、青銅峽、劉家峽、龍羊峽等水利工程。
船只:
即船。水上主要運輸工具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