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月

蘭月
詞語解釋
指農歷七月。
分詞解釋
七月:
《詩.豳風》篇名。寫西周時代農奴在一年十二個月份中勞動和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他們終年為貴族服務,自身卻饑寒交迫的社會現實。全詩共八十八句,是《國風》中最長的一篇。
農歷:
1.我國古代歷法之一。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十三個月(383天或384天,閏月在幾月份也沒有一定)。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于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俗稱陰歷。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夏歷﹑舊歷。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

● 月
◎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月琴。
◎ 婦女產后一個月以內的時間:月子。
● 蘭(蘭)
◎ 指“蘭草”和“蘭花”:蘭艾(“蘭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蘭譜(結拜盟兄弟時互相交換的帖子,上寫各自家族的譜系。蘭有香味,喻情投意合)。蘭摧玉折(喻賢人夭折,后多用來哀悼人不幸早死)。
◎ 古書上指“木蘭”。
◎ 古同“欄”,家畜圈。
◎ 古同“斕”,斑斕。
◎ 姓。


蘭月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3/2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