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鳧
詞語解釋:
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郡魚城,城下水中有石首魚,至秋化為鳧,鳧項中尚有石。”后以“化鳧”借指有道之士。
分詞解釋:
有道之士:
明白事理的人。
述異記:
①志怪小說集。南朝齊祖沖之作。原書十卷已佚。魯迅《古小說鉤沈》輯佚文九十則。多為吉兇兆驗、人鬼離合故事。
②志怪小說集。舊題南朝梁任昉著。二卷。內容冗雜,舉凡珍聞奇說、災異變化均有所記載。
● 鳧(鳬)
◎ 水鳥,俗稱“野鴨”,似鴨,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飛。
◎ 同“浮”。
◎ 〔鳧茈〕古書上指“荸薺”。
◎ 同“洑”。
● 化
◎ 性質或形態改變:變化。分化。僵化。教化。熔化。融化。潛移默化。化干弋為玉帛。。
◎ 佛教、道教徒募集財物:化緣。化齋。
◎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后,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丑化。綠化。
◎ 習俗,風氣:有傷風化。
◎ 特指“化學”:化工。化纖。化肥。
● 化
◎ 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