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初鈴

劫初鈴
詞語解釋
佛教傳說成劫之初善順菩薩所拾之閻浮金鈴。
分詞解釋
傳說:
民間文學的一種。是對民間長期流傳的人和事的敘述。內容有的以特定的歷史人物、事件為基礎,有的純屬幻想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佛教: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 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廣泛流傳于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傳入我國。
菩薩:
①梵文音譯全稱為“菩提薩埵”,意為“覺有情”,即“上求菩提(覺悟)、下化有情(眾生)”的人。佛教指達到自覺(自身得到解脫)、覺他(使眾生達到解脫)兩項修行果位者。原為釋迦牟尼尚未成佛時的稱號。后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在民間,有時也稱佛教神像為菩薩。
②比喻心地慈善的人。
閻浮:
1.亦作“閻扶”。梵語的音譯,大樹名。
2.閻浮提的省稱。
金鈴:
1.金屬制成的鈴。
2.菊花品種名。


劫初鈴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qjyouth.com/ci/4/14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