纻衣

纻衣
詞語解釋
苧麻所織之衣。《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纻衣焉。”杜預注:“吳地貴縞,鄭地貴纻,故各獻己所貴,示損己而不為彼貨利。”后用為友朋交誼之典。
分詞解釋
相識:
認識:相逢何必曾相識。也指認識的人: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不為:
1.不做;不干。
2.謂收成不好。
3.不算,不是。
子產:
春秋時鄭大夫公孫僑的字。一字子美。鄭簡公十二年為卿,二十三年起執政,治鄭多年,有政績。鄭聲公五年卒。鄭人悲之如亡親戚。
吳地:
春秋時吳國所轄之地域,包括今之江蘇﹑上海大部和安徽﹑浙江﹑江西的一部分。亦指東漢時的吳郡(今江蘇省)。
縞帶:
1.猶縞纻。
2.白色生絹帶。樸質之衣飾。泛指學子之服。
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纻衣的意思

引用地址 https://www.qjyouth.com/ci/6/20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