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
詞語意思:
謂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時代﹐居于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國家﹐稱其他少數民族為“夷狄”。當時﹐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趨衰微﹐但名義上仍然是諸侯的共主。齊晉等大國為了爭取諸侯的領導權,在其主持會盟期間﹐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號召。漢以后這種正統思想經過敷陳闡發﹐在封建社會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每當漢民族建立的政權受到異族侵略時﹐統治階級就以“尊王攘夷”作為動員臣民擁護王室﹑團結御敵的口號。《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
分詞解釋:
以后:
比現在或某一時間晩的時期。
攘夷:
抗拒異族入侵。
異族:
1.異姓。亦指異姓之人。
2.指不同于人類的禽獸草木等。
3.外民族;外國。
盟主:
古代諸侯盟會的領袖:晉為盟主。也稱同盟、團體的首領或某一集體活動的倡導者:文壇盟主。
居于:
處在(某個地位):居于領導地位 ㄧ該省糧食產量居于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