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賨
詞語解釋:
1.謂巴中地帶。
2.指巴中一帶的人。
3.古代巴人所交納的賦稅。巴人呼賦為賨,故稱。
分詞解釋:
一帶:
1.一條帶子。常用以形容東西或景物象一條帶子。
2.泛指某一地區或其附近。
3.表數量。用于象帶子樣的物件。
4.表數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數量。用于成排的門或建筑物等。
交納:
向政府或公共團體交付規定數額的金錢或實物:交納會費 ㄧ交納膳費 ㄧ交納農業稅。
地帶:
具有某種特性的區域或范圍:森林地帶|安全地帶。
賦稅:
田賦和各種捐稅的總稱。
巴人:
1.古巴州人。
2.古曲名。
3.巴人(1901.10.19巴人1972.7.25)原名王任叔。浙江奉化人。1920年寧波第四師范畢業后在寧波等地任小學教師,發表了許多白話詩和小說。1923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發表小說《疲憊者》。1928年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完成了長篇小說《莽秀才造反記》初稿。1929年赴日本留學,第二年回國到上海,加入“左聯”。1935年起,寫作重點從小說轉向雜文、評論。1938年前后編輯《譯報》副刊《爝火》和《大家談》、《申報》副刊《自由談》,并與鄭振鐸、許廣平等人共同編輯了六百萬宇的《魯迅全集》。1940年出版的《文學讀本》,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較早的文藝理論專著。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避居蘇門答臘鄉下,1947年輾轉到香港,不久進入解放區。1950年出任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1954年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社長兼總編輯、《文藝報》編委。1957年發表雜文《論人情》,強調文學作品中的人性問題,為此受到批判。1961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編譯室,埋頭編寫《印尼史稿》。1970年初,被遣送回原籍,1972年因病逝世。1979年,徹底平反,恢復名譽。